山门镇十三五总体规划
“十三五”期间,将是山门镇全面提高全镇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秀美山门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发展山门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地方实际,坚持科学发展,顺应新常态形式,凝聚山门群众意愿,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形成全镇上下“十三五”期间的具体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回顾
(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山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经济强镇”这一目标,坚持以整体推进项目开发,建设生态家园为主线,负重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轻装减负、跨越式发展。
1、镇域经济较快发展
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5亿元,同比增加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亿元,同比增加9.5%。三个产业比重为:6.5:83: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家,产值实现66.1亿元,同比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11.2%。人均收入从2010年5000元上升到今年的10500元,财政税收由2010年的1850万元上升到今年的3100万元,为铁东区财政税收增添浓重一笔。镇村转移支付逐年增加,村干部工作热情高涨,村级各项事业运行逐步呈现良好态势。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以山门小菜园为代表推出多家优质绿色无公害生态基地建设,推行了有机蔬菜、绿色瓜果种植。老城村大棚葡萄和山门村千亩陆地葡萄,塔山村林森苗木花卉基地,靠道村笨养生猪,古洞村从村小笨鸡等特色产业正在进行标准化量产工作,生态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现有生态农业观光园6个,总占地面积三千亩,逐步形成了以绿色有机为主的生态种植产业,吸引了大批四平城市观光体验客,预计2015年可实现产值4500万元。生猪、蛋鸡养殖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4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九座。全年出栏生猪52300头。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镇共有农业生产合作社、协会等75个,合作社、协会在市场开拓和服务“三农”上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生态林业稳步发展。加大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截止2015年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3700亩,清收集体林地1500亩,有效的减少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2、旅游产业蔚成大观
山门镇旅游资源丰富,镇政府以“谁投资,谁收益”为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原则,大力吸收民营资本发展旅游业。明显改善的生态环境为山门镇的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我镇四平市最大佛教活动场所山门二郎山庄和山门小菜园被省旅游局评为AAA级景区,龙王人家休闲度假旅游填补四平市乡村游空白。具有流纹岩地貌的省级中生代地址保护区开发正在启动。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成功实施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项目,整合资金,致力于镇、村面貌改变和基础设施改善。到2015年完成全镇13个村100%村村通公路。完成英城村大桥等3座桥涵除险加固建设工程。农村电力全面完成架设66千伏高压输变电线路改造。完成全镇13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4个村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垃圾环卫站房等建设项目。
4、美好乡村成效显著
先后建成解放村和龙王村两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解放村结合省财政补贴投入50万元资金,自力更生,多方整合资金,修剪排水沟500延长米,美化院墙20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破旧不堪村容村貌。截至目前我镇新建中心村道路13500延长米、排水沟31000延长米、道路绿化31500米。全镇建成15处休闲广场和13个文化大院,为丰富百姓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基础环境。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工程建设方面,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涉农资金累计超过2300万元,各培训类项目全部完成。完成近65户危房改造任务。新农合、新环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基本完成覆盖。五保供养,民政优抚扎实开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计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实现了升类进位的目标。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卫生、文化、供电、通讯等各行各业、各部门积极服务群众、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扶贫开发工作,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互助资金管理逐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防汛工作责任机制,扎实开展了信访维稳工作,社会稳定。
(二)“十二五”期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规模小。一、三产业没有形成气候,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2、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依然落后、水利设施老化、乡村面貌依然落后3、集镇功能不全、规模小。4、劳动力素质整体亟待提高。5、生态环境建设亟待加强。6、5个半山区行政村的发展要素制约十分明显,发展与区位劣势的矛盾日益凸显。
“十二五”未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在“十三五”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予以正视克服,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才能实现“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完成发展任务。
二、“十三五”的发展机遇
1、铁东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立区”和“旅游兴区”战略,十分有利于山门镇良好工业基础环境和旅游资源有效开。目前镇内有3个AAA级旅游风景区,为我镇建设旅游强镇战略提供了空前机遇。
2、扶贫开发项目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方面支持,有的放矢破解部分贫困村发展难题。
3、随着我镇塔山村规划区2平方公里已建成四平铁东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必将促进我镇个私经济蓬勃发展。
4、交通设施不断改善,哈大高铁线、哈大高速公路、四平外环从山门镇通过,将为我镇发展提供区位优势。
5、美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必将有效改变我镇群众居住及交通、生产、生活各方面条件。
三、以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领“十三五”建设全局
(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山门镇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揽全局,以“发展工业经济、建设旅游强镇”为主体思路,实施“旅游强镇、工业大镇、畜牧重镇、和谐新镇”战略。加大美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加工产业发展。进一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基本消除贫困,为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镇目标,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做大做强谷泉生态旅游区、二郎山风景区为龙头牵动的旅游业;发展优势农、林产业,利用广阔退耕半山区资源,加大生态产业建设;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致力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三五”建设期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财政税收收入达到4500万元。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住、教育、交通、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下,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发展生态旅游业
以综合旅游开发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大力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山门镇的支柱产业。积极建设山门村小菜园、龙王村“龙王人家”观光休闲游,发展农家乐类型游客接待户300家。通过加大谷泉生态旅游区和塔山、头道、龙王三个村生态庄园建设的旅游牵动,进一步推进四叶公路沿线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争取项目,在塔山、山门、头道、英城四村,建成旅游生态示范长廊,目前投资2亿元的吉林省惠丽生态农场建设项目已经落户头道村。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致力生态建设建设,同时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实施好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全面封山育林2万亩。
2、发展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合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争取项目资金在十三五期间改造5000亩低产田,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率,提高单产,稳定粮食产量,年均粮食产量达到40000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广阔林地和山场,有计划地进行中药材的培育生产。
3、大力发展养殖业
支持生猪、奶牛和家禽养殖,形成养殖规模。以四平市广莱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大洼村、塔山村、山门村、英城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年存栏规模预计达到10000头。
4、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不动摇
在工业规划区内、大力发展专用车产业园,同时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发展机械加工、卫生用品、有色金属加工、塑料制品、原料药、中草药、纺织服装业等产业发展。力争五年内完成1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发展规模工业企业20家,个体私营企业增加100家。
5、继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积极整合资金和申报项目,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集镇区、旅游区周边,中心村庄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提高群众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集镇规模,到2020年,力争镇区人口达到35000人。完善集镇功能,按亮化、绿化、净化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建设山门镇中心区和旅游区。争取实施包括英城河、靠山河、龙王河、塔山河、头道河五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5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五河使用建设落后面貌。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水利建设。实施好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争取农业发展项目实施,争取列入中小河流治理乡镇。争取实施旅游景区沿线水土保持项目。争取实施山门水库、塔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好“五小水利”项目,改造塘、堰、渠、保证农业灌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道路建设,争取建设山门中街至英城村、上二台村、解放村、靠道村、靠山村、头道村县区一级公路环路建设项目,打破制约工业及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实施中心村庄公路。乡镇通连公路,村通连公路建设,改变落后交通面貌。
(3)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每个村要积极筹资建设自来水工程,完善沿路排水工程,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场所,为民服务大厅、村级卫生室和村文化活动室、农民书屋建设。通过扩大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建设和“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发放,实现全镇电视收视的全覆盖。
7、提高人口数量和质量,实现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关受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以劳动就业培训为平台、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保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农村卫生室建设,巩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100%。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加强防灾减宵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争取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项目,以达到全镇耕地总量占补平衡。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随着各产业发展,积极扩大镇内总人口规模,到2020年总人口应增加到5万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网络,维护广大分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