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平市铁东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在政协四平市铁东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4年12月27日)
申 岩
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铁东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区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工作,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中增效的良好态势。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5.65亿元,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6亿元,同比下降19.9%;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29亿元,同比增长7.6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与去年持平。
1.农业经济持续向好。202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09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3亿斤以上,蔬菜产量5.99万吨,水产品产量2340吨,畜禽出栏43万头。叶赫满族镇英额堡村开展水肥一体化、一穴双株密植种植模式试种2380亩。全年肉牛饲养量预计达到2.9万头,新增肉牛养殖规模户13家。吉林省梅花鹿特色产业园区等3个建设项目,纳入2024年国家级梅花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2.工业经济平稳发展。预计到年末,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06亿元;实现战略新兴产业产值4.55亿元,增长44.7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完成工业投资2.33亿元,同比持平。立白、吉华高新等3个项目纳入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库,吉春、拓华等3户企业获得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补助政策。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申报成功2024年度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24年吉林省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及转型升级先进集体表彰。
3.服务业经济持续提升。预计到年末,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29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6.37亿元,同比增长3.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17亿元,增长20%;接待境内外游客186万人次,增长20%;四平市数字经济科技创业园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四平市溢香阁餐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四平市丰华食品有限公司入选省级老字号企业,金士百、晓香坊等企业获“四平老字号”荣誉。陆续开展了“清凉6月畅想购物季”、“乐购冬季·惠在铁东”汽车消费补贴等活动,四平市第二步行街暨铁东区“烟火集市”网红街建成落地,丰富了全区群众的购物场景,不断激发服务业活力。累计发布文旅宣传视频136条、图文33条,抖音、视频号累计浏览量332万;铁东文旅天团MV“我的家在四平”浏览量突破45万,多条视频被省级媒体转发。
4.有效投资不断扩大。2024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总投资164.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45亿元,已完成投资25.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84%。全区春季集中开复工项目共计34个,总投资101.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81亿元,已完成投资19.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85%。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共签约13个,总投资145.41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5个,总投资2.56亿元。
5.创新引领势头更旺。奋进专用汽车、弘丞生物等5户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四平金士百啤酒、正和制药等4户企业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新增2个省级技术创新工程计划项目、3个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成果转化项目、9个吉林省企业“科创专员”项目、4个2024年度四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6.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持续推进“气、水、土”三大领域治理。秸秆全域禁烧工作顺利完成,累计发放秸秆禁烧通知2万余份,农户签订禁烧承诺书2万余份,设立宣传条幅1200余条。大气污染防治举措有效落实,陆续开展物料堆场未苫盖集中整治和20蒸吨以上非电燃煤锅炉排查。水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对全区92个雨洪及农田退水排口、涉水企业进行常态化排查,未发现有非法排污口存在。农村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吉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畜禽粪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有效运转。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对涉及生产生活领域的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7.民生福祉得到改善。综合保障坚实有力。2024年,发放特困人员生活救助金734.6万元,城乡低保资金5987.28万元。发放高龄补贴292万元、覆盖4.86万人次。全区享受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4238人,享受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3643人,累计发放601.8万元,完成无障碍改造150户。公共服务质效提升。统筹推进2024年度6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面积2.08万平方米。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3605人、1522人、1463人和10522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3.89%、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67.24%、重点人群签约率97.04%。顺利完成全国第七次卫生服务调查工作任务,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通报表扬。推进义务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成立四平市六马路小学和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平东路第二小学和三中小学部合署办学,新建上海路实验小学于2024年8月投入使用。全年共招收新生4332人,其中小学1763人、中学2569人,适龄儿童安置率100%。铁东区养老机构配备“微型消防站”做法得到吉林省民政厅肖模文厅长批示,在全省范围内得以大力推广。法治铁东有序推进。建成全省首个社区矫正“智慧社矫VR警示教育室”,铁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升级改造完成,实现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文体发展增光添彩。成功举办叶赫那拉城“稻梦空间”艺术节等活动,在我区取景拍摄的乡村振兴题材网剧《二龙湖·“村”暖花开》在优酷平台正式播出。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我区运动员获得女子青年组团体追逐金牌,打破铁东区在全国冰上项目零金牌的纪录。
2024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部分发展指标距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科技创新引领还不够强,绿色低碳转型还需发力,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发展还有差距,生态环境仍需持续改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提振信心底气,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区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精会神拼经济,攻坚克难促改革,守牢底线保民生,凝心聚力强党建,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生活、高标准安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区、美丽铁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同比增长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同比增长3.5%;重点服务业营收计划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同比增长6%。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筑牢实体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稳步发展高效农业。扛牢黑土地保护责任,积极推进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保护性耕作任务。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现全区肉牛养殖量3万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7.9万吨目标。持续抓好畜牧业稳产保供,力争生猪、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5万只、72万只。不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确保畜禽粪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持续有效运转。
2.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建设以吉林世宝机械为代表的一批典型标杆智能工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中成药加工)、新能源发电和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包保工作机制,在政策宣传、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实现稳产增效。用好政策激励,重点培育精细化、吉春药业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申报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3.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提振消费,进一步加大促消费工作力度,引导全区大型商超、汽车销售等限上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开展商品惠民促销活动、发放政府消费补贴等形式,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文旅融合,打好满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两张牌”,深度开发满族民俗游、红色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文旅推荐官的作用,对铁东旅游资源持续宣传推广。持续发挥四平市数字经济创业园孵化作用,招引省内外服务业企业入驻打造东北一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做好项目包保服务工作,切实抓好35个春季开复工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围绕汽车、食品、医药、仓储物流等优势产业链,落地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延链、补链项目。重点抓好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顺邦智慧农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中车专用车生产建设项目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地建设。抓住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政策红利,谋划一批成熟度高、社会效益好、群众认可的民生类项目。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转型提档
锚定新型工业化核心区目标,加快建设以汽车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等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统筹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战略新兴产业壮大、数字产业培育,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竞争优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研究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世宝机械、拓华生物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推动四平市数字经济创业孵化基地、四平市道东19号院文创产业孵化基地等双创园区孵化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等,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救助精准兜底行动,提升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及时将边缘易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众按规定纳入救助范围。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敬老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抓好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深入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有效模式,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做好2025年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分配工作,切实保障低收入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水平,力争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9%以上。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力度,打造阳光政务平台。抓办学条件改善,不断提高公办园质量,同时对二中、五中、石岭镇中学等学校的校园校舍进行维修改造。
提升法律服务效能。把握好“八五”普法“收关”之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开展宪法宣传、民法典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法制化,围绕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大局,做到执法与服务并重,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五)守好生态和安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一商店监测点和植物园监测点的大气污染监测,主要污染源颗粒物开展市政喷淋和绿化工作,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不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辖区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要求。重点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污水处理厂环境监管和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杜绝点源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管护机制不断健全,力争到2025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以上。持续做好林业生物防治工作。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普查和监测工作,发现枯死枯黄树木及时调查取样,并做镜检。做好美国白蛾的普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悬挂美国白蛾诱捕器,发现阔叶树上有网幕及时焚烧。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公众参与水平。坚持人民至上,加强全民安全宣传和培训,推动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不断提高公众的警觉性与应对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各位委员,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奋力担当争先,不断汇集形成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顺利实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