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

governor
铁东区人民政府   2016-02-24 10:31   来源: 区政府办

2015年四平市铁东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12月29日在四平市铁东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铁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郭志勇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铁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支持与监督下,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果。预计到2015年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25.5亿元,同比增长8%,比“十一五”末期增长1.04倍,年均递增15.3%。公共财政预算全口径收入完成6.78亿元,可比增长4.4%,比“十一五”末期增长0.65 倍,年均递增10.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地方级收入完成3.95亿元,同比增长6.8%,比“十一五”末期增长2.74倍,年均递增3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亿元。新开发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287.96亿元。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技改投资累计完成170亿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4.9%,比“十一五”末期增长0.51倍,年均递增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31亿元,同比增长12%,比“十一五”末期增长1.21倍,年均递增17.2%。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9.6%,比“十一五”末期增长0.58倍,年均递增9.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6:20。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对全区弃管小区及部分巷路进行了路面硬化。4个乡镇51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通达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连年达到100%,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到2.89万人。累计投入1.73亿元,对全区薄弱校进行改造,新(改)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等14.2万平方米。建成5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和12家规范化免疫接种门诊。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困难救助等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实现全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零”目标。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委“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为引领,以“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建设为载体,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以全市“4·18”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强化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全年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和续建项目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1个。总投资6.2亿元的君乐宝乳业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年产2000吨的肌糖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吉林世宝机械三、四期实现试生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3.2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完成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133.6亿元,到位资金71.5亿元。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了《铁东区关于工业保增长、促转型的若干意见》和《铁东区关于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设立了保增长、促转型专项引导基金,推动了工业经济持续、稳健运行。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5户,累计达到117户。预计全年完成工业产值431.2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工业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完成工业固投项目70个,实现投资66.8亿元。投入技改资金47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5个,投产新产品26个,预计全年新产品实现产值57亿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件,省著名商标达到14件。

  ——民营经济实力增强。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对企业资金与技术扶持力度,民营经济活力不断显现。吉林久盛绿色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四平市首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预计全年,我区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9%;上缴税金9.2亿元,同比增长5%;民营企业户数达到2769户,同比增加157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1万户,同比增加1500户;从业人员达到4.55万人,同比增加1500人。

  ——农业基础地位牢固。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0.14万亩,实施机械深耕、大垄双行、配土施肥等新技术,在干旱少雨的不利自然条件下,粮食产量仍与去年基本持平。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共补贴农机具45套,补贴资金169.7万元。在林地清收工作中,全年共清理违法开垦林地1万余亩,实现还林1.5万亩。截至目前,清林面积累计达到4.3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林地清收任务。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全面完成试点镇——叶赫满族镇13个村、112个村民小组的清查实测工作,测量土地12.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5家,实现土地流转3.6万亩。蔬菜特产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实现产值1.6亿元。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69个,畜牧业实现产值5.1亿元。

  ——第三产业活力倍增。全面推进“互联网+”建设。7户企业入驻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九樱“互联网+智慧城乡惠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也即将落户我区。全年进出口贸易完成3686万美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37%,同比增长230%。限上企业发展到37户,预计全年销售额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70%。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全年为民企融资72亿元,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2500万元,发放涉农贷款1.5亿元,发放就业无息贷款130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投资1800万元,完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叶赫古街修复和环湖路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对塔子山战斗遗址道路、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的修建;投资3亿元的圣泉山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030万元,启动对叶赫那拉城和山门二郎山庄景区整体修缮改造。在叶赫拍摄的电影《九龙杯传奇》在央视六套播放,搜集整理民间传奇故事80个,编撰出版《故事伴你游铁东》一书,提升了我区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城乡环境整体提升。投资1124万元,完成了14个弃管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76万元,完成朝阳小区等15个小区的排水改造工程。投资2180万元,对20个弃管小区进行全封闭管理,现工程已全面铺开。投资44万元,在北三纬建设2万平方米的啤酒广场,在化纤路拆迁空地建成临时市场,切实解决了露天烧烤顽疾和北二纬路、北十一经街交通拥堵问题。投资2500余万元,修建村级道路9公里、桥梁11座,新(扩)建广场1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474盏,完成303线、四叶线等5条精品路线200公里绿化美化工程。投资480万元,对24个重点村实施了村屯道路及围墙改造。投资75万元,在四个乡镇建成4座100立方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全面实施了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工作。2015年,我区被评为全省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区。6月26日和9月6日,在省、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对石岭镇塔子沟村、哈福村、石岭村进行了现场观摩,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科教文卫成果丰硕。出台了《铁东区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5年,共15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项目立项资金583万元。投资1121万元,完成14所学校的18个基建项目。投资2118万元,完善教学设备,实现城乡全覆盖,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设立名师工作室,推进课改教改,探索“大学区”管理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提高了薄弱校的教学水平。9月份,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投资160万元,装备2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2个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安装298件健身器材。举办了“百姓大舞台”、“全民上冰雪”等品牌活动。拍摄铁东区群众文化工作专题片——“历史篇”、“风情篇”。全区群众文化工作现场会在山门镇召开。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改)建18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投资90余万元,发展中医药事业,建成2家中医馆、10家中医综合服务区。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7月份,通过国家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走在全市前列。计生政策全面落实。计生奖扶对象3412人,发放奖励资金516.7万元。完成孕前免费健康筛查344对。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投资6774万元,重点解决了群众的就业、住房、入学、就医以及环保、消防等重大民生事项。政务大厅自7月份运行以来,共办理服务类非行政审批38571件、行政审批2898件,办结率达100%,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100%,提高了政府工作的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3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657人,收入实现4亿元。为符合享受灵活就业条件的4011人,发放补贴100余万元。新建残疾人扶持就业基地12个。棚改工作克服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等压力,强化政策征收与司法强拆“两条腿走路”,全年棚改完成征收1902户,征收面积16.3万平方米,特别是18#地的征收工作实现了当年征收、当年建设。投资230余万元,完成139户农村危房改造。有3119户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落实实物配租839户。全年发放低保金1370万元,发放住院救助资金459万元,发放救灾款22.19万元。

  ——社会管理求实创新。深入开展“人民调解防护网、百姓说事点、矛盾纠纷零激化”活动,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余件,成功率达98%以上。大力实施“互联网+司法行政”工程,实现了司法工作全域信息在平台操控,司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投资550余万元,在农村主要乡路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有效降低了犯罪率。以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为载体,全力提高案件办结率,解决了长期积压的信访案件30余件,特别是成功破解了困扰我市6年之久的长平高速永乐服务区项目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圆满解决了南北条子河13公里清障难题。我区被省里评为2012至2015年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1至10月份,信访工作获得全市综合考评第二名。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总要求,通过开展“春季行动”、“夏季攻坚”、“秋冬会战”等专项整治活动,保证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实现了连续11年安全生产“零事故、零死亡”目标。不断强化对全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室)的管理,确保高效运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连续五年实现编制人员负增长。《铁东年鉴》2015卷出版发行,《铁东区志》编审工作有序推进。统计、档案、应急、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件、政协委员提案83件,办复率达到100%。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的创新意识、廉洁意识、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切实为区政府以及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解决重大涉法问题提供法律保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确保行政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发挥审计、监察的监督作用,议事规则、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健全。区长公开电话、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日趋完善,成为畅通民意的服务平台。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民生工作得到持续改善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铁东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帮助铁东发展的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一直关注铁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建设中道上跑的项目多,立区支撑能力强的大项目少,税源型、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二是“三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三是民生工作仍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距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是个别基层干部思想浮躁,导致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奋斗目标和2016年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我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该看到,全社会经济向好发展的主旋律不会改变,经济企稳回升的宏观环境日渐改善。从全国形势看,我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全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从省市看,随着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倾斜,我省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我市“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纵深推进,必将给我区带来更多的政策辐射和发展机遇。从自身看,我区通过大力实施“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建设,区位、交通、资源等后发优势正在显现,装备制造、专用汽车及配件、化工医药制造、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特色产业的磁场效应更为凸显,必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三五”末期,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2.12亿元,年均增长10%。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3.1:66.7:30.2,民营经济比重达到95%以上。

  公共财政预算全口径收入达到10.92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地方级收入达到6.08亿元,年均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94.45亿元,年均增长10%;增加值达到205.9亿元,年均增长8.5%;利润达到14.58亿元,年均增长6%。

  新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科技型企业5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67.49亿元,年均增长20 %。

  农业总产值达到11.49亿元,年均增长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2%。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六次、市委六届六次、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个五”战略部署、市委“五路并进”发展路径和“五市联动”发展举措,以区委提出的“创新兴区、产业立区、生态建区、开放活区、富民强区”发展战略为指引,深入推进“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建设,全力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5.29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9:75.7 :20.4。

  公共财政预算全口径收入达到7.25亿元,增长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地方级收入达到4.22亿元,增长7%。

  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70亿元,增长9%;增加值达到147.96亿元,增长8%;利润达到11.55亿元,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39亿元,增长12%。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通过“六个突出”推动重点工作实现新赶超。

  (一)突出三条主线,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以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坚定不移地以工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招商为引擎,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推动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围绕招商引资这条主线,快速扩充经济总量。开展务实招商和精准招商。借助东北亚博览会、民企吉林行、央企吉林行等载体,紧紧围绕我区五大支柱产业,深化对外开放,实施全方位招商引资,为赶超隆起、发展振兴提供支撑。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网络招商平台,实行有针对性的定点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一对一招商和以商招商,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特别是针对在谈项目,强化叩门招商,推进项目早日落地。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机制,对落地项目实施包保责任制,提供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保姆式服务,多沟通、勤调度,力争2016年引资额同比增长20%。二是围绕经济运行这条主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国家实施第二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牢牢把握我区被列为全国10个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老城区之一的机遇,聚焦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更大支持。不断加大项目储备和开发力度。2016年拟实施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97.17亿元,着力推动投资28亿元的天成玉米精加工、投资10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园区、投资5.2亿元的君乐宝牧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强化技术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优势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力争2016年技改投资达到50亿元。三是围绕园区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打造工业经济新高地。以吉林铁东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加快专用汽车产业园区、平东老工业园区、健康食品产业园区、装备产业园区、建材产业园区五大特色园区建设。谋划光学产业园和旅游装备产业园。摸清平东老工业园区底数,积极启动闲置资产,全面盘活各类产业要素。引进项目,提升园区承载量。积极推进与金隅集团的合作,主动承接金隅集团的产业转移。加快君乐宝酸奶及乳酸菌饮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中电建高档焊条等项目。

  (二)突出提升效益,推动三产建设实现新突破

  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发展效益,使三产成为我区更具活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朝阳产业。

  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着重发挥即将建成的万达城市综合体以及三达不夜城、欧亚商都三大商业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商业格局。发挥立体交通资源和区位中心优势,全力推进投资2.5亿元的现代物流及粮食银行和投资2亿元的高速公路甩挂物流等项目建设进程。打造以第三方为物流主导的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以及配套服务为一体,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东北亚物流重要节点,全面打造枢纽型、综合型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提升旅游业。以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五湖一带”。大力推进投资4亿元的百花欢乐大世界项目和投资2.5亿元的万兴养老城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叶赫那拉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中国·叶赫满族民俗”旅游节庆品牌,使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全面拓宽金融服务业。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创新,努力开发针对小微企业的“财园贷”信贷产品,鼓励发展担保机构,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力争2016年为企业融资79亿元。探索无形资产、企业信用、大额订单和现金流等新型融资方式,推进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鼓励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三)突出基础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实施农业项目开发,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现代农业彰显新特色,体现新品位。

  一是科学开展种植业调整。不仅要适度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科学引进粘玉米、甜玉米以及高淀粉玉米等,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确保通过种植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通过拓宽思路,强化政策引领,努力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产业支撑,村村都有特色项目,户户都有增收门路的目标。发展精细农业、度假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互联网电商农业,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三是抓好蔬菜特产的生产管理和服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全面提升我区蔬菜特产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棚膜经济在精、特、优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城市的“菜篮子”。2016年全区蔬菜特产总产值力争实现1.8亿元。四是深入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以政策宣传为先导,在总结2015年叶赫土地确权工作的基础上,依法依规有序完成城东乡和山门镇的土地确权工作,为下一步石岭镇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突出生态宜居,推动城乡面貌实现新改观

  秉持城乡统筹、宜居宜业的发展理念,做好整体协调规划,主动作为,强力推进,努力打造清新整洁的城区环境。

  强化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做好迎接2016年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不断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治理城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机械清扫力度,使主次街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继续做好20个弃管小区封闭管理的收尾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铁东区社区建设管理办法》,在弃管小区内推行物业服务自治管理,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着重加强小区景观建设,提升社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棚改工作,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业务培训,规范征收程序。充分尊重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重点实施X-30、X-36等7个地块2068户、16.64万平方米的征收工作。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围绕五个精品路线,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好南北条子河、叶赫河治理以及还林工作。通过开展“干净人家、美丽村庄”创建评比活动,重点打造沿线样板村群。

  (五)突出民生改善,推动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群体倾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孵化一批有创业意向的小老板。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作用,通过职业指导和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本领。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低保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施保,应保尽保。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打响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做到“七清”、“六到户”。强化包保帮扶,明确落实责任,健全督查制度,严格检查考核,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脱贫任务。优化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标准。二是统筹抓好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中央东路小学、第十二中学综合楼等基建工程。进一步推进课改教改,完善“大学区”管理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高。积极申报科技项目,抓实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科学致富能力。落实文体卫生惠民工程建设,完成9个典型社区、7个农村文化大院设备购置及6个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巩固医改成果,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加强新农合管理。努力创建吉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同时,进一步优化机关办公环境,完成机关综合楼外墙保温工程。三是维护稳定抓好平安创建。依法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履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稳步推进“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深化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对非法加工病死畜禽以及非法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加强对蔬菜、瓜果农药残留的检测和监管,坚决把住食品安全关。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突出自身建设,推动政府工作实现新转变

  认真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区委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工作的整体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重大战略决策,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注重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把该放的权放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努力为城乡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团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重点解决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化“五权”工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厉查处腐败问题。进一步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规范公开、优质、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的“接权”能力。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站在铁东区新一轮振兴发展的起跑线上,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实干,为实现铁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2016年11件民生实事

  1、投资1153.98万元,新建第十二中学1200平方米综合楼和中央东路小学4088平方米综合楼。

  2、投资196万元,改建城东乡下三台桥和山门镇大洼子桥。

  3、投资660万元,继续打造303线、“四叶线”等五条精品路线,重点打造20个村,安装路灯400盏,修建厕所200座。

  4、投资1688万元,深入推进条子河南河河道治理工程。

  5、投资2400万元,治理叶赫河堤防6.5公里。

  6、投资1000万元,建设镇区污水处理工程。

  7、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园艺特产、种养殖业等方面的科技培训,培训农民3000人次。

  8、在四个乡镇分别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投入使用。

  9、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00人;技能、创业培训300人。

  10、修建七马路街富强社区680平方米多功能运动场;完善400平方米的铁东区人力资源市场,并投入使用。

  11、投资2180万元,全面推进20个弃管小区封闭管理工程。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