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真帮实扶 凝聚合力共赢发展
——铁东区聚焦机制改革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记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铁东区围绕“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走出了一条“定机制、聚合力、拓渠道、兴产业”的扶贫攻坚新路径,集中力量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
人口精准识别,强化扶贫管理。建章立制精准谋划,形成了区委书记、区长包村,区级领导包组、区直部门包保贫困户的三级包保工作格局,调整了《铁东区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四平市铁东区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确定了2017年全区扶贫工作计划,坚持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单位不撤,确保2016年脱贫人口不返贫的年度脱贫计划和标准。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成立了三个精准识别工作推进组,由三位区级领导任组长,深入各村,协助抓好精准再识别工作。全区在精准再识别过程中共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 28户、78人,贫困村2个,并已将信息资料及时录入贫困信息管理系统。对标对表精准退出,以脱贫实效为依据,按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的8个步骤,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贫困村稳妥有序、高质量退出。
责任精准落实,凝聚扶贫合力。区级包保部门精准帮扶实现全覆盖,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组成区级包保部门53个,实现了28户贫困户全覆盖,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帮扶工作措施、搞好结对帮扶等7个方面扶贫制度。乡镇落实脱贫主体责任,聚焦“精准”要求,着力在细化责任分工、推进措施精准落地上下功夫,对产业扶贫、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重点任务,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选派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要求第一书记每年驻村工作时间不能低于200天,切实做到看真贫、摸实情、找问题、想对策。
政策精准实施,保障扶贫成果。社会保障、医疗救助实现兜底,对符合低保条件的15户21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并按两线合一标准进行补差式救助3400元。新农合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目前新农合补偿精准扶贫人员33人次,医药费总额共143085.04元,补偿81550.10元,提高报销金额7077.15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先诊疗后付费”,贫困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已经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及“住院‘零’付费”的目标,截至目前,共有6名贫困人员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及“住院‘零’付费”的政策,共减免4424.10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利用以工代赈款为英额卜村改建四级水泥混凝土路2.6公里,道路建成后直接受益农户300余户,直接带动受益人口 1000多人。危房改造进度加快,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D级危房基本改造完成,正在等待验收。对于D级以外29户危房,包保部门第一时间与所包保的贫困户进行对接,认真研究改造方案,多方筹措资金。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科、教、文、卫扶贫事业全面展开,对贫困村中小学校学生施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书费,住宿生补助政策),高校贫困学生生源地贷款政策。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落地,目前已完成两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检测工作,下一步将给每户安装小型净水过滤器,预计10月末全部安装完毕。
产业精准带动,增强扶贫实效。光伏发电项目见到收益,每年可以为每个贫困村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益,并且可以持续20年。林果采摘业蓬勃发展,叶赫村利用政府债务新增限额资金200万元,采取“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在叶赫村旅游沿线果园修建观光围栏1500米、培育果树250亩发展林果采摘业;建温室大棚2栋,种植蔬菜,发展棚膜经济,收益按比例纳入叶赫村扶贫资金,年可增加村集体收益5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依托叶赫那拉古城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满族文化旅游产业,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增长点。特色农家乐品牌效应凸显,重点支持叶赫永合村上坎屯、叶赫营盘村大山河屯、石岭镇哈福村卧龙泉屯3个农家乐专业屯,打造以采摘、垂钓为特点的升级版农家乐30户,使服务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辅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