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释义
四平,因解放战争“四战”扬名,赢得了英雄城的美誉,被人们口口相传,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2011年,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以“四战四平”为史实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英雄城》,是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更是对四平给予了英雄城的文化定位:“中国有两座英雄城,江西南昌、吉林四平。”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在宣传四平时多次把四平定位为英雄城。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平视察时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对“四战四平”的重要历史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用好红色资源、教育激励后人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四平的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红色培训、红色旅游快速增长,英雄城作为四平的独特名片,正日益深入人心。
“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作为城市宣传语,逻辑严谨、前后衔接有序,读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英雄之城最能代表四平的城市形象,红色最能代表城市的文化底色,符合历史定位、时代定位、未来定位,群众认同、正当其时、当之无愧。
一、站位历史释义:英雄战役、彪炳史册,护安定祥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之城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四平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是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先后在四平进行了4次浴血鏖战,我军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夺取了最后的胜利。“四战四平”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战略部署、消灭了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铭刻下了“为新中国而战”的辉煌篇章。从塔子山到三道林子遗址,从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梨树指挥部到四平烈士陵园,从曾经被鲜血浸染的天桥到现今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碑……一个个革命遗址,串起了熠熠生辉的烽火印记;一段段红色记忆,铸就了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英雄之城”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荣光,“红色四平”成为这里亘古不变的精神底色。
二、站位时代释义:英雄之气、浸润血脉,谱奋进之歌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四平是以红色信仰凝聚发展伟力的英雄城。今天四平市的英雄广场、英雄大路,还有仁兴小学、仁兴路、仁兴商厦、仁兴广场等许多带有“仁兴”二字的地点,都是为了纪念在“四战四平”中牺牲的西满纵队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将军和上万名英烈。那些英勇、悲壮的故事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孕育了四平人新时代仗义豪爽、重情重义,光明磊落、诚实守信,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英雄之气。“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今天的四平人更应传承弘扬这种品质,全力打好“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英雄之城”书写在四平人民的奋斗历程中,推动四平走出一条勇拔头筹的奋进之路;“红色四平”书写在四平人民的血脉中,成为四平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内生动力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站位未来释义:英雄意志、世代传承,绘时代新景
“四战四平只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赓续红色血脉、再展英城雄姿。从历史中铸就,在现实中升华,阔步迈向未来的“英雄之城”四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弘扬英雄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紧握“红色接力棒”,当好革命传承人,用“红色”照亮新时代四平全面振兴发展之路。
养英雄气、传英雄志、创英雄业。忆往昔,革命先辈们为心中信仰不畏牺牲,谱写了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看今朝,英雄之城儿女凝心聚力、阔步前行,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用生命诠释英雄本色。“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这一城市形象宣传语不仅饱含着对过去光荣岁月的缅怀,更是对今天开创伟业的激励;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更是对现实中人们的精神鼓舞。同时也凝聚了四平人的精神、四平人的声音、四平人的力量,四平人的形象是一代代四平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意志体现。